[作者:張志濱 邱陵 ; 來源:福州新聞網; 時間:2018-12-29; 閱讀:6832次]
(文章轉載:福州新聞網“40年·40企”特別策劃)
編者按:
40年眾志成城,40年砥礪奮進,40年春風化雨。改革開放40年來,一批批企業家以敢闖敢干的勇氣和自我革新的擔當,從經濟體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,闖出了一條新路、好路,書寫了國家和民族發展的壯麗史詩。
為進一步凝聚力量、激發斗志,展示改革開放以來福州市企業與企業家的生動實踐和典型樣本,展示這些時代探路者的擔當與作為,12月1日起,福州新聞網聯合福州市企業與企業家聯合會、恒申集團推出40位國企、民企等創業者的專訪,以點帶面,解讀福州和中國40年來的銳意進取之路和發展,見證中國改革開放進程。
林騰蛟
福州新聞網記者 張志濱 邱陵
林騰蛟是一個低調的人,很少在媒體露臉。但他從辦教育起家,橫跨環保、教育、金融、物產、資本、地產等業務集群,到2017年實現營收1730億元,位列《財富》“世界500強”榜單464位。
“做一個陳嘉庚式的成功中國人”,這是林騰蛟小時候的夢想,著名愛國華僑、教育家、慈善家陳嘉庚,是他幼年時崇敬的偶像。
1995年,從新加坡學成歸來的林騰蛟,懷揣“教育興邦”的夢想,開始了他的第一個創業項目——在馬尾臥龍山半山腰設立陽光學校。將資金投入一片荒山辦學校,很多人無法理解,更何況教育是一個回報周期相對漫長的產業。
但林騰蛟不僅說服了別人,還用行動證明了自己堅守教育的決心。2001年,他創辦了陽光學院,2015年成為獨立設置本科高校;之后,他又創辦了陽光教育集團,與北大培文教育深度合作;創辦陽光幼教集團,與北師大、英國Alpha Plus Group達成戰略合作。
陽光控股有限公司
經過十年努力,到了2005年,陽光已經成為一家上市公司,擁有從幼兒園到本科大學完整的教育體系,以及地產、國貿、酒店、科技等多元板塊業務。
在商業模式的探索,陽光可圈可點。據了解,陽光始終秉持“三個自信”基因密碼,即文化自信(優秀傳統文化)、道路自信(市場經濟法則)、制度自信(現代公司治理的制度)。
林騰蛟介紹,公司實行“精英治理、三權分立”的頂層設計,“簡單透明、結果導向、合作共贏”的先進文化,有力配合戰略落地。同時,堅持“人力資源是第一戰略”的定位,廣聚天下英才,在陽光的大平臺盡顯身手。目前,六大集團“全球合伙人”、“高級合伙人”、“合伙人”已逾百人,一大批精英正推動著商業文明和社會進步。
平日里,林騰蛟是個熱愛事業、熱愛生活的人,他提出“要么讀書、要么運動,靈魂和身體必須有一個在路上”,倡導員工充滿激情工作,追求健康生活。每天早上五點起床,讀書一小時、運動一小時,這是他對自己的要求,即便出差在外也不例外。
“我出生在華僑家庭,家族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啟蒙教育很重視,我從小就會背誦《千字文》。”林騰蛟說,國學經典是數千年來中華民族生活方式、道德規范、審美情操的集中反映,是維系中華民族始終向前發展的內生力量。
“人要永遠保持一顆年輕的心、學生的心和光明的心。”林騰蛟堅持帶領員工學習中國傳統文化,在陽明心學“貴州論壇”和“雁西湖論壇”所做《人品是最好的風水》《五百強易、五百年難》的演講,在網絡上閱讀量超百萬。
常年的優秀傳統文化學習,讓他在做企業的同時,不忘社會責任。
從創辦陽光國際學校開設,林騰蛟每年都撥出一定經費,從福建山區招收“鴻志班”貧困生,支持他們完成學業。
2007年,他去看望援藏干部時,見到很多西藏游牧民的孩子因家庭貧困上不起學,決定撥出600萬元,設立“青年援藏成才工程”。從西藏游牧民的孩子中,挑選學習上進、家庭困難的學生到陽光學校就學。當西藏孩子來的時候,生活習慣不適應,而且學習基礎差,林騰蛟專門交代老師,必須給孩子們開小灶、補課。2008年汶川地震,彼時也是陽光經營最困難的一年。林騰蛟說服董事會,壓縮集團支出,捐贈1000萬元支持汶川災后重建。
截至今年,陽光集團累計招收鴻志生和西藏、汶川學生674人。這些孩子在陽光學校得到健康快樂成長,不少學生考上了985或211大學,成為社會有用人才。
截至目前,陽光直接慈善捐款超過6.5億元,累計投入社會公益事業超過13億元。“從創立開始,我就帶著使命和責任出發,要做有信仰、有追求、有情懷、有擔當的企業家,向世界傳遞中國的力量。”林騰蛟說。
【企業家名片】
林騰蛟,陽光控股有限公司創始人、董事局主席,興業銀行董事、陽光學院董事長。第十一屆、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,福建省工商聯副主席、北京大學福建校友會名譽會長、中國民辦教育協會副會長。
【企業名片】
陽光控股有限公司,“世界500強”企業,位列2018年《財富》榜單464位,由愛國僑商林騰蛟先生于1995年創立,是一家集環保、教育、地產、金融、物產、資本六大產業集團為一體的大型投資控股公司。